您所在位置:

院庆专栏>院庆动态>内容>

历史的变迁 辉煌八医院——院庆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选登(三)

发布时间:2013年02月20日 来源: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 阅读次数:

        历史的变迁 辉煌八医院

 

作者:退休职工罗柏庭

 
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八医院迎来了院庆60周年。八医院的前身是原南宁铁路医院,建院于1952125日,因设备简陋,软件、硬件都非常落后,啊!啊!俗称“草棚医院”。建院初期,内、外、儿、产科病床不满百张,全院职工只有上百号人。全院最贵重的医疗设备:有一辆40年度美国生产的中吉普改装成的救护车、一台X光机、一台德国造800倍的显微镜、1台苏联产的冰箱。内科医生“三件宝”:共用体温计、血压表、听诊器。50年代外科能做阑尾炎手术,在南宁市很是震惊。内、外、儿、产科主任和业务副院长,他们精湛的技术,严格的作风,高度敬业的责任心,当时在南宁市也有名望。啊!啊!岁月流逝,第一任、第二任院长和党的书记,他们是医院的垦荒者、创始人,他们为医院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,他们在生命的长河中先后辞世。

长江后浪推前浪,第三任院长孙尚慈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,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、创新、拓展,为广大职工在市场竞争中保驾护航。现在,孙院长已步入78岁高龄老人的行列。第四任院长陈维城,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已退休,为科技兴院尽到应尽的责任。第五任院长胡灼君,作为新生代的代表,因工作需要早已调到柳州医院工作。第六任院长陈波,在任职期间,再创新、再发展、再创辉煌。总而言之,历史在前进,时代在发展,一代更比一代强,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。

回顾历史,50年代初至70年代,原南宁铁路医院的广大职工,他们也有不可磨灭的光荣传统。广大职工艰苦奋斗,勤俭办院,全院职工团结一心,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,为医院的建设添砖加瓦,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广大医务人员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。当年的老护士、老大姐们,他们的付出是那样的多。他们值班时,就像开足马力不停转动的机器,为了病人的安危,切身做到:口勤、耳勤、手勤、腿勤,每隔20分钟都要巡视病房一次。想当年的住院医生,在科主任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,对行走不便,需要做特殊检查的病人,值班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,用手扶推车送病人到有关科室检查。当病人抢救无效病故时,值班护士进行尸体处理后和值班医生一道把病人的遗体送进太平间。

五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初期,原铁路医院广大医护人员,他们用辛勤劳动的汗水,把住院病人当做亲人,把饭菜和洗脸水送到病人的床前。亲爱的护士把南丁格尔的精神发扬光大,医院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,得到了南宁市同行的认可和赞扬,原南宁铁路医院也在南宁市占有一席之地。

历史的变迁,广大医务人员,跟随着国家的各项政治运动经受磨练。例如:五十年代的“反右派斗争”、“大跃进”、“大炼钢铁”,六十年代初,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迫债,以及“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”十年内乱。在那种峥嵘岁月里,广大医务人员不可能置身于世外桃源,“军宣队”和“工宣队”都先后进驻医院。现在可以理直气壮的说:当时医院的建设和服务方向都偏离了。外行的党政领导号召全院医务人员走“五七干校”的道路,在医院内和周围荒地,身穿白大衣,开荒种菜,种小麦。医院成立了制药厂,号召全院职工采集中草药。专门组织了两批医务人员,一批去龙州县边境内高山密林中采集金不换,另一批则由本人带队共五名医务人员到云贵高原,在拉麻火车站仓库内住宿了20天,每天爬山越岭,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总共采集了3000多斤土黄连。在往返40多里的羊肠小道,用我们的双肩挑回驻地车站,然后想方设法托运回医院。全院职工总动员,自带斧头菜刀,挑灯夜战把金不换、土黄连砍成成千上万的小块,为药厂提供材料,节约资金。在“深挖洞、广积粮、备战备荒”为人民的伟大号召中,广大医务人员又迎来了政治运动的考验。从星期一至星期日,全院各科室都调动人力,进行挖防空洞的使命。获得医院最大的报酬,参加挖防空洞者每人发根雪条。

啊!啊!长江滚滚向东方,历史在向前,时代在发展。我们伟大的祖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,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,成为世界第二位经济实体。今天的八医院,今非昔比,在陈波院长的率领下,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目前有床位300躲在,在职职工510人,不远的将来一定更上一层楼。16层综合门诊大楼拔地而起。祝福八医院越办越红火,再创辉煌。
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